四二、匱乏的年代
  我住在鄉下,屋旁有一大片雜木林。雖然有完善的紗門與紗窗,每年夏天還是有揮趕不盡的蚊、蠅,也經常可在室內看到蟑螂或大蜘蛛。

  為了防除這些室內害蟲,我們在客廳的茶几下放了一支蒼蠅拍。然而,遇到停在牆壁高處或天花板上的害蟲時,內子與孩子們總是束手無策,他們不得不來找我出手。

  我在茶几下另放了幾條橡皮圈,平常我很少使用蒼蠅拍,因為我用橡皮圈彈打,十拿九穩可獲勝,效果比用蒼蠅拍好很多。

  不論害蟲停在何處,只要一條橡皮圈,一次出手就能完全解決。內子及女兒我較不驚奇,對已高中畢業的兒子,我覺得十分訝異:停在天花板上的蟑螂,距離不到三尺,他用橡皮圈連打十幾次,不但沒打中,連嚇都沒嚇走牠。

  起初我兒子也不信邪,但練不到三天,他的注意力又回到隨身聽、電視機及電腦螢幕上。

  凡事「熟能生巧」,我彈打橡皮圈的技巧來自匱乏的童年時代。三、四十年前,物質相當缺乏,農村經濟更不上軌道,除了逢年過節外,孩子們根本沒有零用金。也因此,橡皮圈、彈珠、紙牌、陀螺都是珍貴的玩物,希罕而不可多得。

  彈打橡皮圈是最古老的玩法:站在同一線上先比彈遠,由最遠者依次出手,站在自己橡皮圈的落點上彈打別人的橡皮圈,誰的被打中就得奉送給對方。

  擲彈珠也一樣,站在自己的落點上投擲,誰的被打中就可將它帶回家。從四、五歲學齡前開始,不斷地在遊戲中訓練,經過六年國小、三年初中的修為,我們這一代的鄉下小男生,幾乎每個人都能輕易打中七、八尺外的橡皮圈或彈珠。

  此事也讓我聯想到現代人的童年:電視卡通、漫畫書、遊樂器、電腦遊戲、隨身聽‥‥以及各式各樣的市售玩具,論物資享受,現代人的童年實在比昔日富裕很多。但我覺得現代小孩缺少親身體驗的活動,他們的童年就像童話故事般飄渺與空虛。

在匱乏的年代不一樣,那時候我們自己做風箏、自己刻陀螺、到溝裡摸螃蟹、到山中採刺莓‥‥凡事都親身經歷,雖然物質匱乏、經濟拮据,那時候的童年活動卻更豐富,且更多彩多姿。

  (八十四年六月三十日 江安燃 先生發表於青年副刊)


 

3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邱彥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